摘要:
浙江省已经成为我国危废处理领域的领先省份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介绍浙江省危废臭气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背景和现状,并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入阐述:危废产生量现状、危废臭气的定义和分类、危废臭气治理现状与技术、危废臭气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。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,为推进浙江省危废臭气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帮助。
正文:
一、危废产生量现状
浙江省是国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试点省份之一,全省共有55家危废处理企业,年处理能力达1.2亿吨,其中固体危险废物占70%。根据浙江省环保局的数据,截至2019年底,全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92.62万吨,同比增长9.05%。
二、危废臭气的定义和分类
危废臭气是指危险废物处理活动中排放出的具有刺激性、恶臭、有毒、有害或难闻等性质的废气。危废臭气可分为有机危废臭气和无机危废臭气两大类,有机危废臭气主要来自于危险废物的处理过程,如焚烧、活性炭吸附、生物反应等;无机危废臭气主要来自于废液的处理过程,如氧化、吸附、稳定化等。
三、危废臭气治理现状与技术
目前,浙江省的危废处理企业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治理危废臭气:1)物理-化学治理技术:如吸附、氧化、生物法、喷淋冲洗等;2)生物净化技术:如生物膜法、生物转化法等;3)隔离技术:如罐体封闭、罐体双层保温等。此外,粉尘、废水处理等辅助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危废臭气治理中。
四、危废臭气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
1)治理技术不完善,臭气治理效果难以达到标准;2)运行管理不规范,监管力度不足;3)协同作战不充分,企业之间合作不甚紧密。未来,危废臭气治理需要依托于先进的技术手段,提高危废处理设施技术水平,制订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法规,促进企业之间的协作。
结论:
本文通过介绍浙江省危废臭气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背景和现状,对浙江省危废臭气治理作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。当前,浙江省的危废处理行业已经处于技术领先地位,企业在危废以及臭气的处理上积极尝试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,需要进一步的完善。在未来,浙江省危废臭气治理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规范化管理,实现协同作战,推进浙江省危废处理行业的持续、健康发展。
危废行业技术领先企业,巴洛仕集专注危废减量化,化工危废现场减量,污泥危废减量化,固废资源化利用,危废回收利用,残留化学品处理,化工厂拆除回收。